一、实验目的
通过对小麦种子烘干与小麦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试验,确定小麦烘干是否对小麦发芽率产生显著影响,以为小麦种子烘干可行性进行提供依据。
二、实验内容
试验采用2015年新收获同一批次鲁原单502作为试验品种,平均分成2组标号A、B。A组采用常规人工晒种,种子含水量降至12.5%后入仓熏仓封仓;B组通过烘干设备,种子含水量降至12.5%后入仓熏仓封仓。20天后开仓取样进行发芽率测定,对两组发芽率进行分析,以确定烘干对小麦发芽率影响的显著性。
三、实验器材
晾晒设备,烘干设备,贮存设备,培养皿,滤纸,光照培养箱等
四、实验步骤
1. 新收获鲁原单502品种均分2组进行编号AB
2. A组人工晒种直至水分降至12.5%;B组进入烘干设备直至水分降至12.5%
3. AB组同时入仓,熏仓,封仓
4. 20天后开仓取样,纸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
5. 分别在第4天和第7天进行发芽种子数测定
6. 对数据进行分析,得出结论。
五、实验结果
发芽种子数测定结果:
处理 |
重复1 |
重复2 |
重复3 |
重复4 |
平均 |
|
自然干 |
第4天 |
90 |
91 |
91 |
93 |
91.25 |
第7天 |
95 |
97 |
97 |
93 |
95.5 |
|
烘干 |
第4天 |
97 |
96 |
94 |
96 |
95.75 |
第7天 |
98 |
98 |
97 |
99 |
98 |
六、结果分析与结论
1. 自然干燥下发芽率测定结果分别为95%、97%、97%、93%,平均95.5%;烘干条件下发芽率测定结果分别为98%、98%、97%、99%,平均98%。《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》规定了市场销售小麦种子的最低质量标准。其中原种种子纯度不低于99.9%,良种种子纯度不低于99.0%。所有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85%,净度不低于98.0%,水分不高于13.0%。两组试验结果均达到并高于相关规定,发芽率合格。
2. 第4天两组试验测定结果有差异,表现为相同种子基数下烘干发芽种子数明显高于自然干发芽种子数,可简单概括为烘干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势。
有研究表明,40℃、50℃对种子发芽率几乎没有影响,55℃、60℃高温处理后发芽率下降,小麦种子在未萌动情况下对高温有一定耐受性。温度在50℃以内进行小麦种子烘干处理不影响后期发芽率;伴随温度升高,持续时间越长,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大。(《小麦种子的烘干技术》,杨建春等,2013年)
α-淀粉酶含量与活力与小麦发芽率有紧密联系。小麦籽粒中α-淀粉酶含量很少,而在发芽的小麦种却含有大量的α-淀粉酶。在发芽小麦中,α-淀粉酶的活力可提高100~1000倍,且当发芽时间增加至18~48h,α-淀粉酶的活力达到最高峰。
3. 由此可推断,烘干使得小麦种子内α-淀粉酶活性升高,但温度未达到酶的失活温度,未对发芽率产生消极影响,反而由于酶活的增强,使发芽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。